当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千年时光相遇,藏在诗行里的浪漫便有了具象,在长治这座浸润着历史底蕴的城市,元好问、李贺、贾岛、韩翃等诸多文豪,都曾留下熠熠生辉的诗篇。
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循着文字的轨迹,推开岁月之门,领略古人眼中长治的浪漫风情。
杨柳依依,桃花灼灼,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好春时节,遥遥眺望塔岭山上的白塔时,不由得吟起元好问的《初发潞州》。


元好问在上党求学生活期间,曾在潞州长住,游历上党,品味风情。虽然他没有流传下来描绘潞州春色的诗句,但我却依稀看到,一个多情的诗人漫步于古城街头,倘佯在潞州老巷,怎能不引发一番春日的感慨呢?
李贺的到来,潞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中唐便盛开了诗歌的鲜花,他保留下的《染丝上春机》,如一幅美妙的潞州春丝图。


李贺在潞州的诗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他的诗风独树一帜,为潞州文人带来全新的创作思路与启发,促使当地诗词创作氛围愈发浓厚。他以独特视角描绘潞州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以及内心感悟,让更多人通过他的诗篇了解到潞州的魅力,提升了潞州在文化领域的知名度 。
韩翃在《送客之潞府》中的吟唱,唐时潞州的鲜活春日似乎跃然而至,时人评价其“一篇一咏,朝野珍之。”


贾岛的《送卢秀才游潞州》,又是一首送客诗,却比韩翃的诗渲染的潞州春色,恣意三分,一句“芳春宴杏花”,动感十足,春意盎然。


诗意流淌来到了几百年后,明天顺四年进士,曾任山西右参政的祁顺,其收录于明弘治《潞州志·词翰志》的,《暮春游百谷山》诗三首,给我们留下了一番感慨,其一描写道:


百谷山,俗称老顶山,位于潞州区东面,耸立着40余座山峰,松柏茂密,林木积翠,是古来久存的风景胜地。诗人于暮春之际莅临潞州,当然要到百谷山游览,松风澎湃,烟树霏微,巨石为庵,青山如画,不由得诗兴大发,春景撩人。
明嘉靖八年任山西巡抚的韩邦奇,《自高平趋潞州》流传下来的诗作,存于《苑洛集》,诗意清新自然,一幅淡雅的柳色明媚,青山潞州图扑面而来。


韩邦奇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关学编》称他“文理兼备,学问精到,明于数学,胸次洒落,大类邵尧夫,而论道体乃独取张横渠”,著有《苑洛集》二十二卷、《律吕新书直解》等,存诗词多首。其中《律吕新书直解》至今备受推崇,奠定了他作为明朝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的地位。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王廷相的《春兴》,闲适淡雅,春兴趣意,


明嘉靖曾官至监察御史,别号漳野的潞州人李新芳有《送张维扬还古城》。


长治老乡关其生亦有,《暮春游塔岭》诗曰,角度不同,诗法相异,却不约而同地描绘了清时潞州的别样春色.


康熙年间,莲花池建有“莲花池书院”,当时亭台楼阁林立,碧水清波、风景如画,现翻修重建已成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是一座园林式游乐场所,清代春日的《莲花池书院》,柳色清泉、花木绕堤,玉燕翻飞,锦鳞翔游,《潞安诗钞·后编》卷十二中载,《莲花池书院》有诗为证。


管廷鹗曾为山西学政,擅长文学,尤工古、近体诗,《潞安怀古》其中一首,描写了潞州的春日景致。


《党门即景》其中一首吟咏,从诗中可以寻觅出,清末时潞州春日,丝丝杨柳,红杏酒旗、哢哢啼莺,春酿风味。


书页合上时,长治的浪漫却永不落幕,愿这个读书日,我们都能在文字中与长治的浪漫重逢,也期待你带着这份诗意,去发现更多藏在生活里的美好。(杜冰茜)
【责任编辑 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