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布局错落有致,功能室设计各具特色,教学设施先进齐备……新投入使用的平陆县第四小学,一经启用,就成为平陆山区群众眼中的“明星校”,成为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这是平陆县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经典力作,也是我市办好群众满意教育的真实写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作出了教育贡献。
优化资源布局 提升办学条件
新课桌椅,护眼灯,塑胶操场……这是垣曲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新变化。学习环境好了,吃住好了,孩子们在学校如在家一样,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近年来,垣曲县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抓手,补短板、提质量、促发展,不断优化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山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好山区群众家门口的学校。
“我们村也有了高标准幼儿园,教室里有厕所、有玩游戏的地方,能睡觉,饭也好,接送也不用管,再不用为孩子的上学发愁了。”一谈起孙子入学的村里新建的幼儿园,河津市小梁村村民老马高兴地合不拢嘴。
近年来,河津市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为核心,聚焦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短板,科学规划,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先后投资2.3亿余元,实施乡镇幼儿园新建工程,在赵家庄街道、小梁乡、樊村镇、僧楼镇、阳村街道、柴家镇、城区街道建成8所标准化公办乡镇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更好满足孩子们就读“家门口的好园”需求。
学校的面积增加了,学位增加了,校园更漂亮了,办学条件更优越了。位于我市中心城区的盐湖区后稷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为附近孩子上学又增添了一所优质的高标准学校。
据悉,后稷小学扩建工程由运城市金鑫房地产有限公司独家出资5280万元捐建而成,建筑规模10612.75平方米,包括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办公楼、地下车库及配套工程,新增四轨制24个教学班,增加学位1080个。在未来的发展中,该校将继续秉承“顺兴而育、自然成果”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年来,我市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持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与结构,新(改、扩)建8所公办幼儿园,认定扶持3所普惠性民办园,依规建设小区配套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低于60%的6个县,特别是盐湖区等人口流入集中地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拿出“真金白银”,多措并举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临猗县、万荣县以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为总抓手,不断提升公办率、普惠率、示范率。目前,我市10个县乡镇中心园独立建制,全市一类A级幼儿园达到125所、B级124所,16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普惠性民办园认定。
义务教育方面,我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为牵引,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加快创建步伐,重点推进垣曲县、平陆县先行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接下来,河津市、新绛县将迎接验收准备工作。在中心城区,我市加快实验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建设速度,为中心城区再添高标准学校。
各县(市、区)根据县域城镇化进展情况和人口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学校建设规划,前瞻性优化资源配置,稳妥有序、适当整合“小散弱”乡村学校,对现有优质学校挖潜扩容,继续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完成15所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同时,各县(市、区)通过建设新学校、合理划分学区、实施集团化办学、控制大规模学校学生转入、引导分流、增班减员等方法化解大校额、大班额,不仅做到减得了、分得出,而且实现留得住、学得好。
创新教育改革 激活发展动能
改革创新是建设教育强市的根本动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建设教育创新的新路子,才能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
开展课题创新研讨,进行课堂创新,整体完善课程体系;在课后服务教育体系中,开展一校一品、一班一品、基础课程辅导、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掘多样化教学资源,贴合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一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市教育系统各学校通过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已形成“多元育人”的生动局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各学校从课程规划、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数字赋能等方面加大对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新课标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积极探索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着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市教育局要求坚决克服“五唯”痼疾,持续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第一批4所项目试点校总结具体做法,形成阶段性改革经验。垣曲县加快推进第一批区域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预期效果。第二批8所项目试点校结合实际,细化试点工作方案,认真借鉴试点经验,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教育督导部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建立由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予以督促纠正。
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创新改革行动。我市通过建立健全“三个课堂”应用与管理体系,支持集团学校、城乡捆绑学校、托管帮扶学校协同发展。组织开展第四届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着力打造了一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省级试点、山西省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和试点区域带动引领作用,加大互动录播等新型智能终端配置,优化并普及“智慧阅卷、协同备课、精准分析”等主要智能教学工具应用,赋能教师教学。深化“互联网+”教研行动计划,加强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推动网络教研,支持优秀教师跨校、跨区域开展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开展校长和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大赛,培育一批教育信息化首席执行官和网络学习空间领航校长。持续做好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合作的“区域智慧教育融合创新项目”“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项目”两大项目,不断提高广大教师驾驭新技术、推动新融合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加强“五育”并举管理,促进全面育人取得实效。我市注重体育教育常规管理,保证体育课的课时,各学校推出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学生田径、足球、篮球比赛,不断增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充分发挥音乐、美术等艺术课堂教学作用,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推动学校积极建设和改造校内劳动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研学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普测,邀请国家及本地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中高考等重要节点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讲座,提高广大教师、家长心理健康指导能力。
建强师资队伍 夯实教育基础
“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31年风雨兼程,让我早就融入了农村教育这块土地。我很快乐,也很知足。未来,我还要继续在乡村学校的讲台静心守护,在乡村教育的舞台勇毅前行。”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稷山县蔡村初中教师毛春果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年来,我市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市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大力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我市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实施教师能力素养提升计划,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不断提升教师待遇、做好服务保障,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用好市县两级引进高素质青年人才的有利政策,坚持“有编就补”,实施落实好公费师范生回运从教、特岗教师、公开招聘等政策性岗位招聘,为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持续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序的交流机制,创新交流形式,提升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交流比重,推动校际间、城乡间教师结构优化。
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12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研修培养和引领带动的双重作用,积极开展团队研修、送教下乡、送培到校、教育扶贫,对薄弱区域(学校)开展支持帮扶等活动。着力抓好校长培训,组织100名初中校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遴选100名中小学骨干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对中等职业学校100名校长及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扎实开展全员培训,持续强化校本研修,不断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实现教、研、训一体化。精心落实“国培计划”,协同承训单位指导“国培计划”项目县——闻喜县做好“送教下乡”相关工作。统筹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转评聘工作,组织100名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200名职业教师等能力提升培训,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持续塑造教师队伍形象。坚持把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作为每学期开学前教师培训的必修课,引导广大教师绷紧“师德”弦,奏好“育人”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争做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在第40个教师节上,我市对选树的一批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以榜样激励为引导,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融入教师招聘引进等环节,做在日常、严在日常,牢牢把好入口关。持续巩固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成果,聚焦编制管理、岗位设置和工资发放,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全面落实教育部门对教师人权财权事权的归口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激励广大教师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过去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始终牢记肩负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任务,坚守为民情怀,保持进取精神,扎实推进教育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的一年,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运城建设。”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安军说。
记者 李宏伟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葛焱】